首页  -  365英国要闻  -  正文

【学术交流】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刘海教授来院开展学术交流

时间:2025-10-14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浏览次数:

受魏勇副院长邀请,2025年10月13日上午,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刘海教授莅临英国上市公司365,为学院师生带来题为《混凝土结构缺陷无损检测新技术与装备》的学术报告,现场氛围热烈,学术干货密集。

报告会由周箩鱼副院长主持,学院师生聆听了报告。

报告中,刘海教授结合自身求学与科研经历,分享了从硕士阶段选择探地雷达方向,到赴日本东北大学深造、回国后深耕无损检测技术的历程,鼓励学生把握国际交流机会,主动突破学科边界。

报告核心围绕三大技术方向展开:一是混凝土内钢筋无损检测技术:针对传统钢筋仪“需预设参数、精度不足”的痛点,刘海教授团队创新融合探地雷达与电磁感应技术,开发手持式钢筋检测仪。通过AI模型训练雷达数据,实现钢筋智能识别,结合双极化信号相位差分析,解决钢筋直径、保护层厚度同步测量难题,满足工程规范要求。

二是钢管混凝土脱粘无损检测技术:团队研发叩诊法检测系统与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。叩诊法通过分析敲击信号高低频能量比,快速识别脱粘区域,配套手机APP实现数据实时传输;超声相控阵技术则精准计算脱粘率,为结构安全评估提供科学数据。

三是隧道壁后隐蔽缺陷无损检测技术:针对地铁隧道钢筋密集导致的雷达信号屏蔽问题,开发地铁隧道智能检测车。通过AI仿真训练抑制钢筋杂波干扰,实现隧道壁后空洞高分辨成像,靶向注浆后沉降控制效果显著。

互动环节,师生就“敲击力度等多个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”、“钢筋锈蚀检测的参考标定”等技术问题提问,刘海教授结合现场经验逐一解答,建议通过多方法融合提升检测精度。

报告会尾声,周院长总结指出,刘海教授的分享不仅展现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前沿进展,更传递了“跨学科创新、实践中突破”的科研理念。学院将以此次报告为契机,加强与相关领域专家的合作,推动科研成果与工程需求深度对接,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、服务区域基建安全提供更强支撑。参会师生纷纷表示,报告内容兼具启发性与实用性,为后续科研与学习提供了清晰方向。


主讲人简介:

刘海,教授,博导,现任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,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和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等。牵头获2023年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和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等。主持的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、青年基金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和广东省卓越青年团队项目等课题20余项。研究方向包括结构无损检测和地下探测方法与技术等。曾参与嫦娥五号和六号月壤结构探测仪雷达数据的准实时处理,为两次月壤钻取任务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。在PNA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114篇(包括一作/通讯72篇,JCR Q1区87篇,高被引论文8篇,热点论文2篇)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,软件著作权10项,参编国家团体标准2部。

(复审:魏勇 终审:郭梅 编辑:王禹璐)